法治城市
法治政府建設成效顯著。完善法律機構體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國際商事法庭、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法律機構落戶;金融法庭、知識產權法庭正式運行,成立深圳國際仲裁院、前海法院、前海知識產權檢查研究院;構建起集仲裁、調解、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查明為一體的全鏈條法律服務保障體系。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邀請行政執法監督員參與執法監督,進一步規范政府及部門信息公開工作。
法治創新探索成果豐碩。創新公共法律服務模式,打造760個覆蓋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力加快“智慧司法”網絡建設,依托深圳公共法律服務網,聯合法律服務機構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法律服務鏈接和法律服務建議。探索人民調解法新模式,建立“調解+司法確認”“調解+公證”銜接機制、信訪和行政訴訟倒查行政調解工作機制,完善 “說事評理”人民調解工作機制;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智慧管理平臺、“一站式”調解平臺。建設全國首個法治政府信息平臺,同時搭建政務網工作門戶和互聯網服務門戶,通過信息化方式打通各業務板塊,各類數據互聯互通,實現多方參與、協同共治。創新律師服務方式,建設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啟動涉外律師領軍人才(后備人才)培訓項目,組建了深圳市涉外律師領軍人才庫、深圳市涉外律師后備人才庫、知識產權律師專家庫;深圳創客法律中心投入運營,專門為創客提供專業、公益法律服務,是國內首個針對創客群體提供專家輔導的法律服務平臺。
知識產權保障
深圳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市政府已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打造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高地,推動深圳知識產權法庭、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國(南方)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等一批國家級平臺落戶,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知識產權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為進一步加大交流合作、統一粵港澳裁判標準,深圳知識產權法庭在2019年開始探索導入港區陪審員參與庭審的做法。
高效政府
深圳市政府按照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陽光政府的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致力于為城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市民福利創造公平、透明、寬松的環境,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
大力推廣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努力讓市民辦事更方便、城市運行更高效。著力提高政府服務效率。上線“i深圳”統一政務服務APP,已整合匯聚 7693 項服務,居全國前列。發布“不見面審批”500項、“全城通辦” 468項,推出人才引進、商事登記等 254 項“秒批”服務,養老金、工傷待遇實現“刷臉”領取,高齡老人津貼申請等高頻事項實現“零跑動”。 區塊鏈電子發票引領全國,企業注銷業務辦理時限壓縮到1個工作日以內,辦稅事項平均耗時下降40%。在市、區、街道三級行政服務大廳開展午間延時服務,推進自助服務終端整合,實現全市政務自助服務“一機通辦”。市民對政府便民服務的獲得感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