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萬尾魚蝦苗放流入海
兒童海洋環保大使宣讀《生態趕海倡議書》。
貼近水面溫柔地放流。
【深圳商報訊】(記者 張妍 通訊員 梁秋嬋 文/圖)7月16日,隨著100余名愛心市民將手中小盆貼近水面緩緩傾倒,5萬尾黑鯛魚苗和31萬尾刀額新對蝦苗順著水流躍入大亞灣深圳海域,成為了這片海的新“住客”。
此次活動是由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下稱“藍色海洋”)主辦,深圳市漁業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深圳試驗基地協辦的第十一屆增殖放流公益活動,主題為“生態海洋 ‘魚’你同行”,旨在通過科學且有計劃地投放魚蝦苗,向公眾普及增殖放流知識,倡議生態“趕?!?,保護海洋環境,增強公眾對漁業資源的保護意識,提升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主任專家林黑著表示,增殖放流是通過人為向自然水域投放人工繁育的魚類、蝦類、蟹類、藻類的親體或苗種等水生生物的活動。增殖放流對增加生物資源數量,修復漁業種群結構;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漁業增效,實現漁民增收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藍色海洋副會長彭聲表示,自2013年6月首次以民間海洋環保組織身份主辦增殖放流活動以來,該協會已連續10年開展相關活動,在深圳海域組織了3700人次參與增殖放流活動,放流魚苗、蝦苗1039.8萬尾。同時,該協會編寫以增殖放流知識為主題的《家園保衛戰》科普課程,已進入洪湖小學、湖貝小學、昊德宸幼兒園、坪山區中山中學等校園。
“此次放流的黑鯛魚和刀額新對蝦都是大鵬海域本地品種?!焙T瓷锟萍脊究偨浝磬嚲拔慕榻B,這批魚、蝦苗都是在大鵬海區培育孵化的,經過約30天溫室培養后,又經嚴格的檢驗檢疫,確保沒有病害和藥物殘留才獲批放流。黑鯛魚和刀額新對蝦的成長周期都較短,僅需3-4個月就能長成,成為深圳人餐桌上常見的立魚和麻蝦。值得一提的是,黑鯛魚成長后會遷徙到深海生活,而又會在每年冬季時返回出生海域產卵,繁衍后代。
據介紹,自藍色海洋發出“拯救魚荒 還海以魚”呼吁以來,得到了深圳市特區建發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學校和機構的積極響應,共同參與此次增殖放流活動中來。
下一篇:7月下旬深圳可直飛林芝
<返回列表